N本报记者 李建芳
本报讯 某校一名初三学生这几天赖在家里不肯上学,理由是“担心走在路上,裤腰带会掉下来”……离中考还有10天,榕城不少考生和家长患上了考前高焦虑症。
昨日上午,本报和思明教育机构联合在福州安泰新华图书城举办“如何以成功的心态参加中考”心理讲座。中国心理协会理事、省科协常委、福建师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程利国教授,为100多名家长和考生作了考前心理指导。
典型案例
例子1:一名初三男生,有一天突然就赖在被窝里不肯起床,更不肯去上学。父母怎么劝都没用。程教授与他沟通后,得知小时候他父母一吵架,他就爱躲在被窝里,捂住耳朵。而这次不肯上学的理由是,担心走在路上裤腰带会掉下来。
程教授分析说,这名考生逃避上学其实是在逃避中考,“鸵鸟”心理使他害怕去上学。这是中考前的高焦虑症的一种极端表现。
例子2:家住屏西的林女士脸上愁眉不展,她说,儿子上次市质检分数考得不好,她多说了几句,儿子就和她拌嘴,情绪很不好。这几天快要中考了,她也不敢去询问孩子的复习情况,甚至不敢在家大声讲话。
程教授说,与孩子一起紧张的父母并不是少数,家长的紧张又反过来加重了孩子的紧张。
专家支招
两剂药治“高焦虑”
程利国教授认为,考前“高焦虑”产生原因有两点,一是担心失败与真的失败混淆在一起,二是把中考失败看得太可怕。程教授为考生和家长开出了两帖“药方”。
孩子:
只和自己过去比
程教授说,考生要看到中考仅仅只是人生中的一次经历。以一个平常心去中考,不要对自己期望值太高,不要和别人比,要和自己比,每天问自己:今天我比昨天进步了多少。
家长:
别太关注孩子成绩
程教授认为,家长要使自己的注意力从孩子的学习成绩转移到学习过程来,不要因为一次模拟考成绩差一分两分,而耿耿于怀,指责孩子,这样会加重孩子的考前压力。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会考砸,哪里出错,今后能不能不再错。